龙潭书院落成和甘泉师韵(院在增城龙门界)
长江纵一叶,飒然御天风。
凌晨出层城,信宿龙潭东。
崇楼瞻斗岳,匝院长麻蓬。
山光四抱合,水势潆回冲。
迩吞凤凰台,远瞰天华宫。
潭深潜海若,雨化乘丰隆。
气类重孚感,云龙故相从。
出门旷于野,入室殊归同。
自然匪人力,大造天为工。
前茅既有作,继继当无穷。
凌晨出层城,信宿龙潭东。
崇楼瞻斗岳,匝院长麻蓬。
山光四抱合,水势潆回冲。
迩吞凤凰台,远瞰天华宫。
潭深潜海若,雨化乘丰隆。
气类重孚感,云龙故相从。
出门旷于野,入室殊归同。
自然匪人力,大造天为工。
前茅既有作,继继当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潭书院的壮丽景色和天人合一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
开篇用"长江纵一叶"的比喻,形容书院虽小却能驾驭天地风云的气势。诗人清晨离开城市,来到龙潭东边,看到高耸的楼阁仰望北斗星,院落里种满麻蓬草,展现出书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书院周围的环境:四面环抱的山色、回旋的水流,近处能望见凤凰台,远处可眺望天华宫。深潭中仿佛藏着海神,雨水滋润大地如同雷神相助。这些描写将自然景观神话化,赋予书院神秘崇高的气质。
最后点明主旨:人与自然气息相通就像云追随着龙。在野外感到开阔,回到书院却同样自在。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及。前人已经开创了这样的境界,后人应当继续传承发扬。
全诗通过空间转换(从城市到野外再到书院)和神话意象,表达了书院作为求学之地的超然地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语言虽古朴,但意境开阔,让读者感受到书院不仅是读书场所,更是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神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