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世衡内陟少宗伯

从龙仗策自关东,江上频行御史骢。
钱谷暂烦萧相国,仪文终藉叔孙通。
百年礼乐方开辟,一代车书欲混同。
天子垂裳问民事,入朝应奏未央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写给朋友潘世衡的送别之作。全诗通过四个层次,生动展现了潘世衡的仕途经历和时代背景。

首联"从龙仗策自关东,江上频行御史骢"用两个画面感极强的场景开篇:先写潘世衡早年追随明君("从龙")从关东起家的经历,再写他担任御史时骑着骏马("骢"指青白色马)在江边巡查的勤政形象。这两句就像电影开场镜头,快速勾勒出主人公的职场轨迹。

颔联"钱谷暂烦萧相国,仪文终藉叔孙通"巧妙借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汉初丞相萧何擅长理财,汉代儒生叔孙通精通礼仪。这里暗示潘世衡既能像萧何那样处理财政事务,又能像叔孙通那样制定国家礼制,是个全能型人才。这种用典不直接夸人,却让懂历史的读者会心一笑。

颈联"百年礼乐方开辟,一代车书欲混同"将镜头拉远,展现宏大的时代画卷:明朝经过百年发展,礼乐制度日趋完善,国家正处在文化融合、政令统一的关键时期。这两句把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让送别诗有了历史厚重感。

尾联"天子垂裳问民事,入朝应奏未央宫"是最精彩的收束。诗人想象潘世衡入朝面圣的场景:皇帝穿着华服("垂裳")询问民情,而潘世衡将在未央宫这样的权力中心汇报工作。这个结尾既表达了对朋友升迁的祝贺,又暗含对其未来建功立业的期待。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的传记片,既有特写镜头(潘世衡的个人经历),又有全景镜头(明代的社会发展),最后定格在充满希望的未来画面上。诗人通过历史典故的化用、时代背景的烘托,把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写得大气磅礴,展现了明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