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一士

山中有一士,被服缝掖衣。
闭户弹鸣琴,唐虞藐与期。
尧舜去我久,思思当告谁。
自非公信清,遽言举世非。
蓬蔂出门行,曰与世推移。
推移得何有,颜仪日增厚。
孤桐无附枝,蓼心多苦时。
自言谐俗久,安知未相宜。
泥涂既中路,谁能脱尘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高士形象,通过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疏离与坚守自我的精神追求。

诗中的"山中高士"穿着粗布衣服,闭门弹琴,向往上古尧舜时代的淳朴风气。他感叹尧舜时代已远去,自己的理想无人理解——除非遇到同样清醒的人,否则世人都会觉得他格格不入。

这位隐士也曾尝试融入世俗("蓬蔂出门行"),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违心迎合("颜仪日增厚")。就像孤零零的梧桐没有旁枝,他的心常常充满苦涩。他意识到:虽然努力适应世俗很久,但可能始终不适合这个世道。

最后四句是全诗主旨:人生就像陷在泥泞的路上,但真正困难的是摆脱世俗的束缚。诗人用"尘羁"这个意象,生动表现了世俗观念对人的捆绑。

全诗通过隐居者"尝试妥协—内心痛苦—最终觉醒"的心路历程,揭示了知识份子在乱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艰难。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合时宜仍不愿随波逐流"的倔强,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在复杂世界里保持简单的心"。诗中"孤桐无附枝"的意象,特别能引发当代人在社会压力下依然坚持自我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