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灵应宝泉师题梅
西湖旧识雪中春,骨瘦魂清绝俗尘。
江北江南路迢递,幽窗劳我梦君频。
吴越倦游三十载,相思岁岁衰容改。
扶筇因入古招提,复睹逋仙旧丰采。
八十老僧真白眉,此花堪与同襟期。
索我为歌三弄曲,松泉烹茗浇诗脾。
赋成方倚柴床歇,楼台影落黄昏月。
明朝去住又分岐,云水相逢无定时。
唯师与我心相叶,却怜不为梅花知。
江北江南路迢递,幽窗劳我梦君频。
吴越倦游三十载,相思岁岁衰容改。
扶筇因入古招提,复睹逋仙旧丰采。
八十老僧真白眉,此花堪与同襟期。
索我为歌三弄曲,松泉烹茗浇诗脾。
赋成方倚柴床歇,楼台影落黄昏月。
明朝去住又分岐,云水相逢无定时。
唯师与我心相叶,却怜不为梅花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一位老僧人和梅花的深厚情感,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人生聚散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作者在西湖雪中初识梅花的情景——梅花清瘦脱俗,让作者魂牵梦萦。虽然相隔遥远,但总在窗前梦见它。"骨瘦魂清"用拟人手法,把梅花比作高洁的隐士。
中间八句是回忆部分:三十年来作者容颜渐老,直到拄着拐杖来到古寺,才重见梅花风采。八十岁的老僧眉发皆白,与梅花气质相投,请作者写诗。他们煮茶论诗,沉浸在艺术氛围中。"逋仙"指宋代爱梅诗人林逋,暗示梅花的高雅。
最后六句写离别:刚写完诗天就黑了,明天又要各奔东西。人生如浮云流水聚散无常,唯有老僧与作者心意相通。最遗憾的是,这份深情梅花却不知道。结尾的"不为梅花知"带着淡淡惆怅,把对梅花的感情写得既深沉又含蓄。
全诗用梅花串联起三个时空:初遇的惊艳、重逢的欣喜、别离的感伤。通过"我-僧-梅"三者关系,表达了知己难逢、美好易逝的人生感悟。语言清新自然,像在讲一个关于友谊与回忆的温暖故事,最后留下令人回味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