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甲寅)

烛泪将枯麝亦焚,一声钟断报春分。
沈沈胆落众生寤,震震雷惊今夜闻。
孤影临风自摇曳,聚蛾舞火各悲欣。
扶轮欲向羲和就,莫惜先鞭著此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分时节的景象,但并非传统的明媚春光,而是充满动荡与觉醒的意味。

开头用蜡烛燃尽、麝香焚毁的意象,暗示某种终结与新生。钟声宣告春分到来,却用"断"字显得突兀,仿佛在惊醒沉睡的人们。"胆落众生寤"生动表现了人们从浑噩中突然惊醒的状态,春雷的轰鸣更强化了这种震撼感。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孤独的身影在风中摇曳,象征个体的脆弱;而飞蛾扑火则代表群体盲目追求光明时的悲喜交织。诗人用"聚蛾舞火"的意象,暗喻人们在狂热追求中往往看不清真相。

最后两句展现诗人的抱负:想要推动时代的车轮(扶轮),追随太阳神羲和(象征光明与真理),并表达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先鞭著此身"用挥鞭赶马的意象,表明愿以身先行、引领变革的担当。

全诗通过春分这个节气,隐喻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诗人用震撼的意象群(雷声、烛泪、飞蛾等)描绘了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刻,既表现了时代巨变中的群体迷茫,也彰显了个体觉醒后的责任意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