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池
老蟆食月饱复吐,天公一目频年瞽。
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郡国蟾池知几所,碧玉清流水仙府。
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渠家眉间有黄乳,膏梁大丁正须汝。
何人敢与月复雠,疾过池头不容语。
向来属私今属官,从今见蟆当好看,爬沙即上青云端。
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郡国蟾池知几所,碧玉清流水仙府。
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渠家眉间有黄乳,膏梁大丁正须汝。
何人敢与月复雠,疾过池头不容语。
向来属私今属官,从今见蟆当好看,爬沙即上青云端。
现代解析
这首《蟾池》用夸张幽默的笔法,借"蟾蜍吃月亮"的民间传说讽刺现实,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荒诞的开场(前四句)
诗人虚构了一个"老蛤蟆吃月亮"的奇幻场景:蛤蟆吞了月亮又吐出来,就像老天爷年年装瞎不管事。人间突然流行起"养蛤蟆专业户",但没人关心月亮被啃坏后谁来修补——这里暗讽官府只顾征收新税(养蟾户),却不管百姓疾苦(修月苦)。
2. 蛤蟆的众生相(中间六句)
描写大大小小的蛤蟆在池子里的丑态:小蛤蟆挺着啤酒肚慢悠悠,大蛤蟆龇牙咧嘴像老虎。它们眉间还长着"富贵痘"(黄乳),分明是吃民脂民膏(膏粱)养肥的。最绝的是"谁敢找月亮报仇"这句,暗示百姓对剥削敢怒不敢言,路过蛤蟆池都得躲着走。
3. 讽刺的转折(最后三句)
突然说蛤蟆池从"私人财产"变成"国有资产",警告大家以后见到蛤蟆要敬着点,因为它们随时能"爬沙上青云"——明写蛤蟆会飞升,实讽贪官污吏背后有靠山,普通人根本惹不起。
全诗把贪官比作癞蛤蟆,用"吃月亮"比喻剥削百姓,既生动又解气。那些挺着肚子、龇牙咧嘴的蛤蟆形象,活脱脱就是欺压百姓的官吏写照。最后"蛤蟆变国有资产"的荒诞转折,更是辛辣揭露了官场腐败的真相。这种用童话讲现实的手法和幽默犀利的讽刺,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