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仍古韵 其十四

化久谁复戚,年少相与亲。
灼灼艳繁华,弃捐归荒坟。
骸骼变旅谷,樵竖摧为薪。
所幸身既死,不更愁杀人。
感此凋朱颜,怊怅悲前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探讨了生死和人生无常的主题,核心思想是:繁华终将归于虚无,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

前四句描绘了人情冷暖的变化——年轻时大家亲密无间,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份热情就像艳丽的花朵终会凋零,被丢弃在荒坟中。这里用花朵比喻青春和人际关系的美好都是短暂的。

中间四句用震撼的意象展现死亡后的景象:尸骨变成野谷,被樵夫当作柴火砍伐。但诗人却反常地说"所幸身既死",因为死去就不用再经历人世间的痛苦了。这种看似消极的表达,实则是对现实残酷的深刻认知。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想到这些,容颜都因忧愁而憔悴,只能惆怅地悲叹命运的安排。这里的"前因"可以理解为注定的命运或人生规律。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死亡意象(荒坟、骸骨、柴火),道出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人没有刻意美化或逃避死亡,而是冷静地指出:死亡虽然可怕,但活着可能更痛苦。这种直面生死的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