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熊季廉
一十九稘初告终,抟搏员地趋大同。
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大哉培根氏告我,即物观道冥纤洪。
至人先天戒凝滞,高下体合如张弓。
从其后鞭向仁寿,岂假食苦师蓼虫。
三皇五帝各垂法,所当时可皆为功。
蚩蚩之氓俾自治,奚翅洲渚浮艨艟。
及其已过尚墨守,无益转使百弊丛。
矧今天意存混合,殊俗异种终棣通。
是时开关用古始,何异毛毳当炉烘。
履而后艰常智耳,如惩弗毖宁非懵。
四百兆民皆异种,卒使奴隶嗟神恫。
所以百千万志士,争持建鼓挝顽聋。
贤愚度量儿相越,听者一一袖耳充。
胶胶扰扰何时已,新旧两党方相攻。
去年北方致大祸,至今万乘犹尘蒙。
亦知天心未厌乱,南奔避地甘长终。
岂意逃空得謦欬,知交乃遇四五公。
就中爱我最真挚,屈指先数南昌熊。
心期浑欲忘彼此,圭角相遇加磨砻。
人生行止不自诡,扁舟又欲随南风。
临行执手无所赠,惟有真气如长虹。
横流他日傥相遇,窃愿身道双加丰。
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大哉培根氏告我,即物观道冥纤洪。
至人先天戒凝滞,高下体合如张弓。
从其后鞭向仁寿,岂假食苦师蓼虫。
三皇五帝各垂法,所当时可皆为功。
蚩蚩之氓俾自治,奚翅洲渚浮艨艟。
及其已过尚墨守,无益转使百弊丛。
矧今天意存混合,殊俗异种终棣通。
是时开关用古始,何异毛毳当炉烘。
履而后艰常智耳,如惩弗毖宁非懵。
四百兆民皆异种,卒使奴隶嗟神恫。
所以百千万志士,争持建鼓挝顽聋。
贤愚度量儿相越,听者一一袖耳充。
胶胶扰扰何时已,新旧两党方相攻。
去年北方致大祸,至今万乘犹尘蒙。
亦知天心未厌乱,南奔避地甘长终。
岂意逃空得謦欬,知交乃遇四五公。
就中爱我最真挚,屈指先数南昌熊。
心期浑欲忘彼此,圭角相遇加磨砻。
人生行止不自诡,扁舟又欲随南风。
临行执手无所赠,惟有真气如长虹。
横流他日傥相遇,窃愿身道双加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晚清思想家严复写给好友熊季廉的赠别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
1. 时代变革的思考(前16句)
诗人用"十九世纪结束"开篇,指出世界正在走向"大同"(全球化)。他借用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说明国家间激烈竞争。提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实证思想,主张要观察现实寻找真理。批评顽固守旧派就像"在火炉边烤羽毛"一样不合时宜,强调变革的必要性。
2. 民族危机的痛心(中间12句)
直言中国四亿人民面临沦为奴隶的危险,无数志士像"敲鼓的聋子"一样唤醒民众。用"新旧两党相攻"暗指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政治斗争,"北方大祸"指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皇帝被迫逃亡("万乘犹尘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痛心。
3. 真挚友情的书写(接着8句)
在乱世中难得遇到知己,特别称赞南昌人熊季廉("南昌熊")的真诚。用"圭角磨砻"比喻朋友间坦诚交流、互相砥砺,像打磨玉器一样提升彼此。
4. 临别赠言的深情(最后4句)
离别时没有物质馈赠,只有"如长虹般的真心"相赠。期待未来重逢时,朋友在品德和事业上都有成就("身道双加丰")。
全诗特点:
- 融合中西思想,既有达尔文、培根的学说,又用"三皇五帝"等中国传统典故
- 比喻生动:把守旧派比作"烤羽毛",志士比作"对聋子敲鼓"
- 情感真挚:既有忧国忧民的大情怀,又有对朋友"忘彼此"的真挚
- 语言创新:使用"四百兆民"等现代词汇,体现诗歌改革的尝试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反映晚清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思考,展现了传统文人在现代转型期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