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平病中见忆 其二

徐徐清风襟,皎皎明月烛。
羡君修晨昏,萱堂延百福。
我登高贤庭,滫瀡闻香馥。
无官孰羁身,有书足饱腹。
此乐傲三公,可以怡幽独。
时来听足音,开径延修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开头用"徐徐清风"和"皎皎明月"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就像穿着轻薄的衣衫感受微风,在明亮的月光下读书。接着羡慕朋友能早晚侍奉母亲("萱堂"指母亲),享受天伦之福。

中间部分写作者拜访贤人住所,闻到饭菜香气,感叹没有官职束缚真好,有书读就心满意足。这种简单生活的快乐,比当大官("三公"是古代最高官职)还要自在,特别适合喜欢独处的人。

最后两句很生动:听到朋友来访的脚步声,就开心地打扫竹林小径迎接。整首诗用日常小事展现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语言清新自然,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和满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