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时思王和尚留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
时止则止行则行,可久则久速则速。
时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禅衲争归众魔伏。
平时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属。
我归师去人谓何,毋乃欲善其身独。
巾瓶到处即为家,何必江湖苦驰逐。
若还飞锡出门去,此一瓣香谁与续。
得住且住则为佳,敬以此为上人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王和尚)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该停就停,该走就走,活得通透自在

前四句用两个典故开篇: - "面壁十年"(达摩祖师面壁修行)代表长期专注; - "桑下住一宿"(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树下连住两晚)代表不贪恋安逸。 诗人认为生活就该这样——时机到了就行动,该留就留,该快就快,不拖泥带水。

中间部分描写王和尚的修行生活: - 他像"孤云""枯木"一样清心寡欲,三年住在山里让众僧佩服; - 平时只与白石清泉为伴(象征纯净自然的生活); - 别人说他"独善其身",但他其实随遇而安——带着水钵毛巾(巾瓶)就能四海为家,何必奔波劳碌?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王和尚的劝告和祝福: - 如果连你这样的高僧都离开,这里的禅意谁来传承?("一瓣香"指禅宗心法) - 干脆能住就住下吧——这是最真诚的祝愿。

全诗精髓: 1. 反对形式主义:修行不在东奔西走,而在心境(对比"江湖苦驰逐"和"巾瓶为家"); 2. 自然即修行:白石清泉的朴素生活比刻意追求更重要; 3. 留与走的智慧:用"得住且住"提醒——有时候坚持比离开更需要勇气。

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活在当下",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是认清何时该沉淀,何时该放手,在流动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