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春

昔年常被利名枷,苦海波中喜戴枷。常下儿孙如玉杻,眼前妻妾似金枷。

至迷马钰因何悟,得遇风仙便脱枷。闲里寻闲得闲趣,如今宁肯复投枷。

现代解析

这首《万年春》用直白的比喻,道破了人生对名利的执迷与觉醒的过程。

前四句像一组"枷锁写真":年轻时把名利当宝贝,像自愿戴枷锁跳进苦海;生儿育女本是天伦之乐,却成了玉做的镣铐;连最亲密的妻子,也变成金枷锁困住自己。这些比喻既夸张又真实——我们常被最看重的东西束缚而不自知。

五六句突然转折:作者马钰(全真教祖师)原本也沉迷其中,直到遇见师父风仙(王重阳)才恍然大悟,像突然卸下重枷。这里点明解脱需要契机,需要高人点拨。

最后两句是觉醒后的生活态度:在平凡中寻找闲适之趣,就像尝过自由滋味的人,再也不愿回到过去的枷锁中。全诗用"枷锁"这个核心意象贯穿,把抽象的人生感悟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放下执念,才是真正的自在。

马钰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