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起来芳三上人游北山寺

癖性爱古寺,郁郁乌龙山。
癖性爱古树,万松拥禅关。
偶与二三僧,共此一日閒。
索茗古寺里,系马古树间。
树古生凉飚,寺古殊尘寰。
古貌各清怪,古心俱恬憪。
忽有古笛声,牧儿度前湾。
古人谓不足,古风斯已还。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诗人与友人在北山寺的游历。诗人对古寺、古树等古老的元素有着特别的喜爱。

首句“癖性爱古寺,郁郁乌龙山”,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古寺的热爱,乌龙山的氛围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古寺和古树的景象,“癖性爱古树,万松拥禅关”。他特别喜欢这些古老的树木,成千上万棵松树围绕着禅关(寺庙的僧侣修行的场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画面。

“偶与二三僧,共此一日闲”,诗人与几位僧人偶然相遇,共同享受这一天的悠闲时光。

“索茗古寺里,系马古树间”,诗人在古寺里索要茶水,并在古树下系马,进一步融入这个古雅的环境。

“树古生凉飚,寺古殊尘寰”,古老的树木带来了凉爽的风,古寺则与尘世有所区别,仿佛是一个隔绝喧嚣的小世界。

接下来,“古貌各清怪,古心俱恬憪”,描述了古寺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物品,以及僧人们宁静、淡泊的心态。

“忽有古笛声,牧儿度前湾”,忽然传来古老的笛声,原来是牧童在前方的湾边经过。这一景象为这首诗增添了生动和活力。

最后,“古人谓不足,古风斯已还”,诗人感叹古人所追求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他希望通过回归古风,找回那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古寺、古树、僧人、牧童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古风的美和魅力。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