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雨后春笋的鲜美,以及诗人对这份自然馈赠的喜爱。
前两句写雨后春笋的生机勃勃:小牛角般的嫩笋(犊角)和龙须般的笋尖(龙孙)在雷雨滋润后格外鲜嫩,此时的山中笋味最为鲜美。"味偏宜"三字直接点出这是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
后两句转为俏皮的抒情:诗人调皮地说南风别把嫩笋吹成老竹子("不许吹成竹"),因为他想永远享受这脆嫩的笋味,甚至想拜嫩笋为师("玉版师"的典故指代鲜笋)。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南风写成会捣乱的角色,而"长参玉版师"的夸张说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对春笋的痴迷。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吃笋小事写得妙趣横生,既有对自然生长的细致观察(雷雨后的笋),又有孩子气的主观愿望(不让笋长大)。最后那个想"拜嫩笋为师"的奇想,让人会心一笑,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真挚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