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后寄上侯筠庵老师四首 其三

郁郁晨风返故林,萋萋芳草独相寻。
春江断岸天垂尽,野庙无云昼自阴。
渐入穷途生痛哭,不因多病起吴吟。
知希从此须归隐,援瑟空为渌水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科举落榜后,作者回到家乡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用"晨风""芳草"描绘回乡路上的景色,看似美好,但"独相寻"透露出孤独感。三四句写江边和野庙的荒凉景象,天仿佛要塌下来,庙里没有香火却依然阴森,暗示作者内心的压抑。

五六句直接表达痛苦——人生陷入绝境忍不住痛哭,不是因为生病才像古人那样哀叹。最后两句是看透世态炎凉后的决定:既然没人理解我,不如归隐山林;即使弹奏《渌水》这样的高雅乐曲,也不过是徒劳。

全诗通过由景入情的写法,把科举失败后的失落、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决定归隐的心路历程写得深沉动人。特别是用"天垂尽""昼自阴"这种夸张的自然景象,巧妙外化了内心的绝望感。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