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一九四五年于北碚)

莫恋巴山,一帆归去江南好。
碧杨芳草。
绿抹春山巧。
行遍天涯,尽是崎岖道。
佳音少。
残秋霜老。
梦断鸡窗晓。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表达了作者渴望离开重庆(巴山),回到江南故乡的迫切心情,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坎坷的感慨。

上阕用欢快的笔调描绘江南美景:作者劝自己不要留恋重庆("莫恋巴山"),因为乘船东归就能看到江南的秀丽风光。那里有翠绿的杨柳、芬芳的青草,春山像被绿色颜料轻轻涂抹过一样灵秀。这些明快的意象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下阕情绪转为深沉:作者回想自己漂泊半生,走过的都是艰难曲折的路,很少听到好消息。现在已是寒霜满地的深秋(暗喻时局艰难),连清晨的鸡鸣("鸡窗晓"指勤奋苦读)都成了遥远的梦。这里用"残秋霜老"暗示时局艰难,用"梦断"表达理想受挫的苦闷。

全词通过"巴山"与"江南"的对比,将个人乡愁与时代背景巧妙结合,语言清新自然又意味深长。特别是"绿抹春山巧"的"抹"字,把春天山色写得像画师随手点染般生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