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梁溪乘船时远望九龙山的景色和内心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深沉。
前两句写景:梁溪的水流环绕着一座孤独的小山,溪水在山脚转弯处形成幽深的洞壑。这里用"抱"字把溪水拟人化,显得很有情味。
中间四句由景生情:看到荒废的三让城(典故暗含历史沧桑感)和远处的九龙山,作者因无法登临而感到惆怅。接着用急雨冲刷悬崖、泉水飞溅,以及翠竹苍藤掩映鹤涧的阴凉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山林的幽静之美。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作者回忆四年前曾来过这里,如今春天再次到来,平地上的树林依然充满生机。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既有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含蓄的怅惘之情——明明眼前春色依旧,却因为自己年华老去而心生感慨,这种微妙情绪通过平静的景物描写自然流露出来。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