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弼
此心亘万古,此学乃久湮。
岂乏先觉咨,其如已识坚。
雌鸡空剥啄,雏鸭自广缘。
十日驻京国,五度亲寒毡。
羡子载道器,及兹英妙年。
归涂遵大路,道即大路然。
况有师门在,龙湖清且涟。
愿子勇向往,勿被悠悠牵。
岂乏先觉咨,其如已识坚。
雌鸡空剥啄,雏鸭自广缘。
十日驻京国,五度亲寒毡。
羡子载道器,及兹英妙年。
归涂遵大路,道即大路然。
况有师门在,龙湖清且涟。
愿子勇向往,勿被悠悠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感慨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
前四句是作者的感慨:追求真理的心自古就有,但真正的学问却逐渐被埋没。虽然前人有不少智慧可以借鉴,但后人往往固执己见,不愿虚心学习。"雌鸡空剥啄,雏鸭自广缘"用家禽的日常动作作比喻,暗指有些人像母鸡啄食般浅尝辄止,或像小鸭戏水般浮于表面。
中间六句写现实处境:作者在京城短暂停留,生活清贫("亲寒毡"指睡在简陋的毛毡上),却羡慕年轻学子正值大好年华,能承载学问之道。归乡之路虽然漫长,但真理就像大路一样清晰可循。
最后四句是谆谆教诲:特别提到"龙湖"这个师门圣地(可能指书院或学派),以清澈湖水象征纯净的学问。作者勉励年轻人要勇敢追求真理,不要被世俗杂念干扰。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雌鸡""雏鸭"等生活化比喻,让说理更生动 2. 通过"寒毡"与"英妙年"的对比,突出薪火相传的期待 3. 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比如用"大路"比喻正道 4. 结尾的"龙湖清且涟"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学问的纯粹
这首诗就像一位长辈的暖心叮嘱,既有对现状的忧虑,又饱含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劝人坚守本心做学问,不要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