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芳气有无中

大儒吟咏物,正自托诗情。气质原含内,芬芳远向荣。

藕花中外直,绛雪有无名。惟愿菊兰气,山林勿使轻。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芳香"为线索,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和理想追求。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四句写大儒(品德高尚的读书人)通过吟咏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诗人认为,真正的芳香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就像花香自然传播远方一样。这里用"芬芳远向荣"巧妙比喻了高尚品德的影响力。

五六句用两个具体意象:"藕花"象征正直("中通外直"是莲花的特征),"绛雪"(深红色的雪,可能是比喻梅花)代表不慕虚名。这两个意象共同展现了君子内敛而高洁的品格。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希望像菊花、兰花那样保持高洁的气节,即使隐居山林也不降低自己的品格标准。"勿使轻"三字特别有力,表达了坚守品格的决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常见的花草作比喻,把抽象的道德品格写得具体可感。诗人不是在说教,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贴切的比喻,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做人应当如花草般,保持内在的芬芳气质。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