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化龙湫

梦从天井过,絷得一龙来。
怒水厓心迸,枯云电眼开。
似忘民受福,肯使魃为灾。
谁闵群生涸,为霖有相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祈雨成功的场景,充满神话色彩和戏剧张力。

前两句用"做梦抓龙"的奇幻画面开场:诗人梦见自己从天井(古代建筑中露天的小水池)经过,竟然用绳子拴住了一条龙带回来。这种写法把民间祈雨的仪式感转化为生动的童话场景。

中间四句用强烈的动态描写展现降雨过程:被束缚的龙发怒时,崖壁中央迸发出汹涌水流;它枯竭的云气在闪电般的目光中重新舒展。这里暗含深意——看似凶暴的降雨过程,实际是龙在释放生命力。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反问语气说:龙怎会忘记百姓需要雨水?怎会放任旱魔作乱?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信任。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在众生干渴时,真正需要的是懂得"调和阴阳"的治国能臣。诗人把及时雨比作良相治国,暗示好政策就该像甘霖一样普惠百姓。全诗把神话与现实交融,用龙降雨比喻惠民政策,想象瑰丽又富有深意。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