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钟陵(今江西南昌)夜泊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平凡的生活场景传递出淡淡的羁旅愁绪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夜泊之景:
旅人停船在城西的驿站边,眼前是绵延十里的长江,夜晚的江面船只往来。月光下的渔市静悄悄的,酒馆门口连狗都睡着了。这些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由远及近——从开阔的江面到安静的街市,从灯火阑珊到酣睡的狗,用"人静""犬眠"的细节反衬出旅人的孤独清醒。
后四句写心境变化:
长桨划过浅滩发出声响,小桥边的树影深深。这时南风裹着潮湿的雾气吹来,让旅人突然想家——与其在外漂泊,不如回去安度晚年。这里"滩声""树影"是实景,而"南风小瘴"(南方潮湿的雾气)成了触动乡愁的开关,自然引出归隐之念。
诗的精妙之处:
1. 动静对比:江船流动与渔市静止,热闹的酒家与沉睡的狗,反衬出旅人"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心境。
2. 以小见大:借渔市、狗、树影等日常事物,让漂泊感更真实。
3. 情感转折:从客观写景到突然想家,就像我们旅行时某个瞬间突然被乡愁击中。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好孤独",但通过夜泊时观察到的种种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热闹是别人的,而旅人只想逃离湿冷的南风,回到温暖的家中。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