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多景楼

楼上无穷景,楼前正落晖。
开轩跨寥廓,览物极纤微。
云破孤峰出,潮平两桨飞。
东溟看月上,西渡认僧归。
木落吴天远,江寒越舶稀。
鱼龙邻海窟,鸡犬隔淮圻。
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
废兴怀霸业,融结想天机。
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
登临真伟观,回首重歔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多景楼后看到的壮阔景色和引发的感慨,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站在楼上能看到无尽的风景,眼前正是夕阳西下的美景。随后诗人打开窗户,视野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既能看清宏大的景象,也能观察到细微的事物。这里用"跨寥廓"和"极纤微"形成对比,展现视野的广度与深度。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生动的画面展现所见之景:云层散开露出孤峰,潮水平静时船只轻快划过;向东能看到月亮升起,向西望见僧人归来;树叶飘落显得天空更加高远,江面寒冷船只稀少。这些画面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充满层次感。

接着诗人把视线投向更远处:鱼龙在海中栖息,鸡犬声从对岸传来;青草仿佛迷失在历史长河中,波涛声在四周回荡。这些描写把空间进一步延伸,从眼前之景联想到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诗人触景生情,想到历史上在此发生的兴衰故事,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着浩荡的江河汇聚,各种神奇景象交织,深感登高望远的震撼,不禁回首往事发出叹息。

全诗通过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的描写手法,把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历史感慨完美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复杂心境。诗中"云破孤峰出"等句子形象生动,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晁端友

晁端友(1029年-1075年),北宋诗人,字君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菏泽)人。他是著名诗人晁补之的父亲,仁宗皇佑五年(1053)进士,知上虞。熙宁中为新城(今富阳新登)县令,有善政。端友工诗词,在新城时,邑中胜迹,多有题咏。与苏轼友善。官杭州新城令。其诗为苏轼、黄庭坚所称赏。有《新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