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甲申年中秋节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平凡中的温暖。
开头两句"每逢佳节倍含悲,比岁偏多极乐时"很特别,别人过节都开心,作者却感到悲伤。但仔细看会发现,他其实是在说:虽然每年都有很多快乐时光,但每到节日反而更觉得难过。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就像现代人过节时反而容易感到孤独。
中间四句写了家人的日常:
- 妻子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操持家务("操井臼"指打水舂米这些家务活)
- 儿子虽然不够聪明,但喜欢写诗
- 作者说自己不需要像古人杨雄那样写《逐贫赋》来抱怨贫穷
- 反而像董仲舒那样专心读书做学问
这些描写特别接地气,把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很有味道。妻子能干、儿子有爱好,虽然不富裕但很知足,还能静心读书,这种生活态度很有智慧。
最后两句特别生动:
- 把藕比作船,把月饼比作月亮,这种夸张的比喻让人会心一笑
- 孙子迟迟不来,老人等得着急的样子跃然纸上
整首诗妙在把中秋节写得既有人间烟火气,又有文人趣味。不刻意说团圆快乐,而是通过日常细节展现生活的酸甜苦辣。老人对家人的包容、对学问的追求、等待孙子的焦急,这些真实的情感让古诗读起来一点都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