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惠竹以诗谢之

筚门生窦百不宜,大红艳紫无所施。
主人爱竹尤成癖,独欠此物如渴饥。
君家十亩等茨束,罗生川谷壤藩篱。
拣林许我恣所爱,有力夜负竹不知。
朝来窗影忽散乱,起看檐角风离披。
总干山立屹不动,高节白首贯四时。
我方病卧呼不醒,一篇忽得陈琳词。
头风去体未足道,岁寒非子当谁期。
明朝戢戢迸犀玉,请看箨龙头角奇。
千竿共战风雨夕,记取苗裔来葛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主人对竹子的痴迷,以及朋友慷慨赠竹带来的喜悦和感悟。

开头说主人住在简陋的竹门小屋里,对大红大紫的艳丽花朵毫无兴趣,唯独对竹子情有独钟,就像口渴饥饿的人渴望饮食一样。朋友家种了十亩竹林,像捆扎的茅草一样茂密,主人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竹子。朋友甚至趁夜偷偷把竹子送来,第二天醒来发现窗前竹影摇曳,屋檐下竹叶随风舞动。

竹子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形象:主干像山一样巍然挺立,高洁的品格经得起四季考验。当主人生病卧床时,朋友送来竹子就像收到陈琳(东汉著名文人)的妙文,治好了他的"头风病"(这里比喻精神上的烦闷)。诗人感叹:在严寒时节(暗喻困境),除了竹子这样坚贞的朋友,还能指望谁呢?

最后展望未来:明天就能看到新竹像犀角玉石般破土而出,千竿翠竹将一起迎战风雨。结尾用"葛陂"典故(传说中仙人费长房投竹杖化龙的地方),暗示这些竹子将来也会成为神奇的存在。

全诗通过"以竹喻友"的手法,把对竹子的喜爱升华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语言生动形象,比如"夜负竹不知"写朋友偷偷送竹的可爱,"箨龙头角奇"形容新竹破土的生机勃勃。诗人用日常小事展现了中国文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