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图景,通过四个画面传递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第一句"秋空雁度青天远"像用广角镜头拍下的天空:大雁排成队飞过空旷的秋日蓝天,越飞越远。这个画面让人联想到离别,也暗示季节的转换。

第二句"疏树蝉嘶白露寒"把镜头拉近到树林:树叶凋零的树上,蝉鸣声变得稀疏无力,草叶上的白露泛着寒光。这里用蝉鸣渐弱和白露的寒意,具体表现出秋天深入时的寂寥。

第三句"阶下败兰犹有气"是特写镜头:台阶下枯萎的兰花还残留着淡淡香气。这个细节很巧妙,明明花已凋谢,却还有余香,暗示美好事物逝去后留下的痕迹。

最后"手中团扇渐无端"转向人物:手里拿着的团扇渐渐派不上用场了。这个日常小物件的变化,生动反映出季节更替时人们生活的改变,也隐喻着某种无用武之地的惆怅。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到近,从景物到人物,通过雁、蝉、兰、扇这些秋天典型意象的层层递进,把季节变换带来的淡淡忧伤表现得含蓄而深刻。最妙的是所有景物都带着人的情感——不是单纯写景,而是借景写情,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时光流逝中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

卢殷

卢殷(746年-810年11月)唐朝诗人,范阳人。元和五年十月,以故登封县尉,卒登封,年六十五。擅长写诗,全唐诗录存他所作诗十三首。自少至老,诗可录传者,在纸凡千余篇。无书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歌。与孟简、孟郊、冯宿为好朋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