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秋

山城一夜雨,客意巳深秋。
况对临湖寺,千松翠欲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城秋雨后的清新画面,短短四句却充满层次感。

前两句"山城一夜雨,客意巳深秋"像电影开场:镜头先给到被秋雨洗刷一夜的山城,潮湿的空气里,旅人突然意识到深秋已至。这里的巧妙在于,不是直接说"天气变冷",而是通过旅人的感受来传递季节变化。

后两句把镜头拉近到湖边寺庙:"况对临湖寺,千松翠欲流"。雨后松针挂着水珠,翠绿得仿佛要流淌下来,这个"流"字用得特别生动,把静止的松树写活了。寺庙的宁静与松林的生机形成有趣对比,让人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和松针的清香。

全诗最妙的是通篇没写一个"凉"字,但通过夜雨、深秋、湖寺、湿漉漉的松林,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秋凉。诗人像用文字作画,先用大笔刷出山城雨景,再用工笔细描松林细节,最后留给读者满眼的青翠和满心的清凉。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