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仁诗①
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千言飞告变。
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
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
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
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⑴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
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施懿琳编校)。
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
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
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
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⑴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
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台湾的悲壮故事,主角是一个叫林同春的普通百姓。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普通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事件起因:台湾当地有坏人杀害官员,林同春作为已故官员程峻的朋友,主动站出来组织民众抗击坏人,夺回了被占领的城池。他虽然没有官职,却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还向朝廷报告情况请求支援。
2. 激烈战斗:朝廷派来援军后,林同春主动加入战斗。在乌牛栏这个地方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可惜中了埋伏,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俘。特别感人的是,他在农历十二月十日这天,像唐代忠烈颜杲卿(常山太守)一样宁死不屈,骂敌而死。
3. 后世褒扬:朝廷得知后特别表彰他,为他建立祠堂永久纪念。最令人感慨的是,这样一位受后世敬仰的英雄,生前只是个普通百姓(诸侯老宾客),却做出了连官员都难以做到的壮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塑造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证明普通人也能成为国家栋梁
- 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白刃战、中埋伏)让故事更真实震撼
- 用对比手法(无官职vs庙食千秋)突出主人公的伟大
- 结尾的感叹引发思考:英雄不问出身,忠诚勇敢最可贵
这种歌颂普通人爱国精神的作品,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让我们思考在危难时刻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家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