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江边景色,以及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的风景描写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采石矶的秋雨刚停,芜湖城外的晚潮开始上涨。诗人用"秋雨晴"和"暮潮生"两个动态画面,既交代了时间(雨后傍晚),又营造出空旷寂寥的氛围。这种潮湿清冷的江景,为后面的思念之情埋下伏笔。
2. 巧妙的比喻手法
"美人"在这里不是指女性,而是诗人对友人张山人的尊称。说友人"在江波上",既可能是实写友人乘船远去,更是用江水比喻两人之间阻隔的距离。十里荷花在月光下摇曳,本应很美,但诗人却觉得它们在"发愁",其实是把自己的思念投射到了景物上。
3. 含蓄深沉的情感
全诗没有一个"想"字,却处处是思念。潮水涨落暗示时光流逝,芙蓉愁月暗示夜不能寐。最妙的是"只在"二字,表面说友人就在江上,实际在说:明明感觉你近在眼前,却怎么也见不到。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把思念写得既温柔又惆怅。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清爽的秋江夜景,包裹着温热的人情味。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你",而是让我们通过潮声、月光、荷花感受到他绵绵的牵挂,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感情更加动人。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