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描绘了一幅山间黄昏的壮美画面,语言简练却充满视觉冲击力。
前两句"崇冈九折深,白日一时坠"用夸张手法表现山势:高耸的山冈蜿蜒曲折,仿佛有九道大弯,而太阳突然就坠落到山后。这里"一时"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出日落之快,又暗示观察者的惊叹。
后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光影变化:西边的山瞬间暗下来,而东边的山却突然披上紫青色的霞光。"黯无光"与"生紫翠"形成强烈反差,就像有人突然关掉西边的灯,又给东边打上绚丽的彩光。这种戏剧性的明暗转换,把黄昏时分的光影变幻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仅20个字,却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险峻的山路长镜头,接着是太阳坠落的特写,最后是东西山峦的光影蒙太奇。诗人用最精简的文字,抓住了大自然最动人的瞬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间黄昏那种转瞬即逝的壮美。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