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次昌黎韵
山石历乱凌翠微,枫杉十里蜻蜓飞。
百道细泉流木末,黄梅雨过杨梅肥。
入寺不闻声剥啄,花龛半掩人来稀。
老僧睡起偏袒坐,饭我青精充我饥。
须臾策杖出平莽,半山钟磬闻禅扉。
丹梯径断樵牧绝,秪见嵌窦烟云霏。
巨石蟠拿立猛兽,翠屏却略如长围。
缘源万转兴未极,松花拂拂沾人衣。
此中仙灵真髣髴,何用刺促随马鞿。
愿得息机混虫鸟,携家采药长不归。
百道细泉流木末,黄梅雨过杨梅肥。
入寺不闻声剥啄,花龛半掩人来稀。
老僧睡起偏袒坐,饭我青精充我饥。
须臾策杖出平莽,半山钟磬闻禅扉。
丹梯径断樵牧绝,秪见嵌窦烟云霏。
巨石蟠拿立猛兽,翠屏却略如长围。
缘源万转兴未极,松花拂拂沾人衣。
此中仙灵真髣髴,何用刺促随马鞿。
愿得息机混虫鸟,携家采药长不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林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野趣和禅意。诗人用轻松愉快的笔调,记录了一次山间游玩的经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篇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山石嶙峋、绿树成荫的大全景,然后聚焦到飞舞的蜻蜓、树梢流淌的山泉,最后特写雨后成熟的杨梅。这些意象组合起来,立刻让人感受到夏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中间部分写寺庙见闻很有生活感:寂静的寺院里,老僧随意地披着袈裟刚睡醒,用山野素食招待客人。饭后诗人继续漫步,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看到云雾缭绕的奇石像猛兽,连绵的山势像城墙,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带着几分童趣。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松花沾衣的细节特别传神,让人仿佛能闻到松香。他觉得在这仙境般的地方,何必还要被世俗束缚?真想带着家人来这里采药隐居,再也不回尘世了。这种想法虽然天真,但正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真诚向往。
全诗就像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写景时动静结合(蜻蜓飞与泉水静流),叙事张弛有度(从热闹的户外到安静的寺院),最后抒发的情感也水到渠成,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