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在书馆工作的官员自嘲之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开头两句是自嘲:我就像量米的斗和扬米的箕(两种农具),空有虚名却没什么实际用处,穿着华丽的官服站在高堂上反而觉得羞愧。这里用农具比喻自己地位卑微,用"玷缨緌"(弄脏官帽带子)表达对官场的不适应。
中间四句用比喻写现状:像海边的野鸭(飞凫)一样默默无闻也没人在意,像天上受惊的老鼠(吓鼠)一样饿肚子也没人知道。我这个疲惫的官员(倦客)在风霜中叹息,就像老家烟雨中的老树(南枝),只能在回忆中思念故乡。
最后两句是自我安慰:新年或许会有调职文书(澄清劾),但就算回乡种田(守东冈)也不算太晚。这里的"澄清"暗含整顿吏治的愿望,但更多是表达想要逃离官场的心情。
全诗用大量生活化的比喻(农具、野鸭、老鼠、老树)把官场小人物不得志的苦闷写得生动有趣,自嘲中带着无奈,最后用回乡种田的想象来宽慰自己,读来既心酸又带着几分幽默。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