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独处的孤寂感,同时透露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前两句写实景:月光下,诗人把南边的树枝插在屋檐下作为装饰(类似现代人挂新年装饰),但无人共赏,只能独自感受岁月流逝的落寞。这里用树枝凋零暗示年华老去,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人生境遇:诗人自比东晋王献之,虽然家道中落("青毡旧"指传家宝变旧),但依然保持名士风骨;友人则像苏轼那样超然物外("白鹤迁"用苏轼养鹤的典故)。接着用菊花和山泉两个意象,表明自己虽隐居但品格不改——就像野菊依然盛开,山泉始终清澈。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给出温暖的期待:等春天江水上涨时,要乘着小船去和友人相聚。"一叶莲"既指轻舟,也暗含佛教的清净之意,让全诗在孤寂中透出希望。
全诗妙在把孤独感写得清雅不苦涩,像用月光、菊花、山泉这些干净意象冲淡了愁绪,最后用春江扁舟的想象点亮全篇,展现了中国文人"苦中作乐"的典型心态。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