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过陆子和草堂同太史李公文学顾丈其二

并入无新好,相逢况故园。
看山频紫翠,在野易黄昏。
柳折风前笛,兰开月下樽。
起来望北斗,历历见天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老友在郊外田园相聚的闲适场景,充满自然意趣和真挚情感。

前两句写老友重逢的喜悦——大家都没有什么新鲜事可聊,但在故乡偶遇反而更显亲切。这里用"故园"点明地点,用"况"字强调意外相逢的惊喜。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田园之美:远山在暮色中青紫变幻,田野间的黄昏来得特别快。风吹柳枝像有人在吹笛,月光下赏兰花、饮酒谈心。诗人通过"紫翠"的色彩、"折柳"的声响、"月下兰"的清香,调动读者的多重感官体验。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星空——酒酣耳热之际抬头望天,北斗七星清晰可见,仿佛能望见天上的宫阙。这个结尾把田园小聚的意境一下子打开,让普通的聚会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味。

全诗妙在把日常聚会写得既接地气又充满诗意,从"看山""折柳"的生活细节,到"望北斗"的遐想,层层递进,展现了中国文人"身在田园,心向苍穹"的精神追求。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