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其一 端午一日社集和遂初韵

逝水沧江远,浮云碧汉流。逢时愁上仲宣楼。漫说当年刘表,在荆州。

探把菖蒲盏,还胶芥叶舟。隔宵堆怨玉搔头。吊屈湘波何处、此淹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端午节这一天,作者参加社交集会时所作,与遂初韵相呼应。接下来我将从主题、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用通俗的语言分析这首词。

一、主题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围绕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氛围展开。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赛龙舟、挂艾草等。这首词便是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二、情感表达

1. 怀旧之情:词中通过“逢时愁上仲宣楼”一句,表达了作者在端午节这一特定时刻,因登楼而引发的怀旧之情。仲宣楼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位名人或事件有关,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2. 感慨身世:“漫说当年刘表,在荆州。”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作者可能借刘表的事迹,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
3. 孤独与哀愁:词的下片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如“探把菖蒲盏”、“还胶芥叶舟”,表达了作者在节日中的孤独与哀愁。特别是“隔宵堆怨玉搔头”一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三、意象描绘

1. 地点描绘:通过“逝水沧江远”和“浮云碧汉流”两句,描绘了江水悠远、天空辽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
2. 节日习俗描绘:作者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如饮酒、赛舟等,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特色。

四、修辞手法

1. 用典: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如刘表和荆州,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2. 对比: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作者的怀古伤今之情。
3. 意象叠加:通过将不同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如江水、浮云、菖蒲、芥叶舟等,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印象,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总之,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氛围和习俗,表达了作者的怀旧之情、身世之感和孤独哀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绘,使得作品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龚鼎孳

龚鼎孳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