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郭嵩焘联
仰止在千秋,虏拜中令,童迎使君,合天下英才,乐亲有道。
历四朝皆受特达之知,立言立功立德,与古为徒,待他时振笔直书,多口孤臣昭信史;
枉驾已三世,祖论文章,父谭性理,与不肖昆季,几等忘年。
前十日犹以遗藁见属,如尹如惠如夷,闻风兴起,问何事抚棺痛哭,伤心薄海大人师。
历四朝皆受特达之知,立言立功立德,与古为徒,待他时振笔直书,多口孤臣昭信史;
枉驾已三世,祖论文章,父谭性理,与不肖昆季,几等忘年。
前十日犹以遗藁见属,如尹如惠如夷,闻风兴起,问何事抚棺痛哭,伤心薄海大人师。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写给晚清名臣郭嵩焘的,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上联夸郭嵩焘的成就和影响力:
1. "仰止在千秋"说他的品德值得千秋万代敬仰,就像匈奴人敬重唐朝名将、孩童欢迎贤明官员一样。
2. "合天下英才"指天下人才都愿意追随他,因为他是真正有德行的人。
3. 说他历经四朝皇帝都受重用,在著书、建功、立德三方面都堪比古代圣贤。
4. 最后说历史会公正记录他这位敢说真话的孤臣,为他洗清生前遭受的非议。
下联写作者家族与郭嵩焘的深厚交情:
1. "枉驾已三世"说郭家三代人都与郭嵩焘有交情——祖父讨论文章,父亲探讨哲学,到自己这辈更是忘年之交。
2. 提到郭嵩焘去世前十日还托付遗稿,可见信任之深。
3. 结尾用"大人师"尊称,说全天下都在为失去这样一位导师而痛哭。
全联巧妙融合了:
- 对逝者功绩的崇高评价(国家层面)
- 三代人的私人情谊(家族层面)
- 历史评价与现实哀思的交织
最打动人心的,是把一位国家重臣还原成有血有肉的师长形象——既是青史留名的孤胆忠臣,又是会托付遗稿的亲切长辈。这种公私交融的写法,让哀悼之情既庄重又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