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台恸哭记

北风怒撼龙舟覆,十万貔貅葬鱼腹。庐陵魁辅死燕山,颈血化为原草绿。

当时门下多俊材,鸟散云消那敢哭。裂冠毁冕彼何人,俯首穹庐食雠粟。

辕门从事抱孤愤,芒屩潜行严濑曲。肯随留叶立新朝,甘与方吴卧空谷。

溯风直上千仞台,采采溪毛荐寒渌。歌残楚些招不来,萧瑟寒飙振林木。

仰天长恸天亦愁,山鬼惊啼猿踯躅。冬青树下频往还,泪眼摩挲望天目。

凤逝龙亡王气消,日暮惊乌止谁屋。褰裳几度濯江浔,尚恐尘污涴吾足。

帝曰巫阳汝下招,促驾青虬归玉局。铙歌骑吹世空传,月表未成竟谁续。

毅魄虽埋神不没,仙游想在文山麓。相逢握手共欷歔,细论兴亡泪如掬。

浮云倏忽风中烛,忠义千年有馀馥。岿然荒冢钓台东,我欲乘风奠醽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开头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场景:北风怒吼,龙舟倾覆,十万精兵葬身鱼腹。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战争的残酷。随后提到庐陵的忠臣(文天祥)在燕山殉国,他的鲜血染绿了原野上的草,象征着忠义精神长存。

诗中对比了不同人的选择:有些人面对强敌选择屈服,像裂冠毁冕、低头吃敌人的粮食;而真正的忠义之士(如谢翱)则选择隐居山林,保持气节。他穿着草鞋悄悄来到严子陵钓鱼的地方,表达不愿与新朝合作的态度。

后半部分描写了谢翱在西台祭奠文天祥的场景:他登上高台,采集溪边的野草当作祭品,唱着悲伤的楚歌。天地都为之动容,连山中的鬼怪和猿猴都被感动。他反复抚摸冬青树,泪眼望向天目山,感叹王朝的覆灭。

最后诗人升华主题:虽然英雄已逝,但他们的忠义精神千年不灭。就像钓台东边那座巍然屹立的荒冢,诗人想用美酒祭奠这些忠魂。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歌颂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