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湛内翰还朝

纶音读罢紫泥封,回首蓬莱第一峰。
望外交关千里月,梦中帝阙五更钟。
星槎迢递归程远,云树参差别思浓。
南浦吟成凭寄语,淊淊江汉共朝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湛内翰)奉召还朝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朝廷使命的重视,又有对离别的不舍。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情感:

1. 开篇的仪式感
"纶音"指皇帝诏书,"紫泥封"是古代诏书的封装方式,开篇就营造出庄严氛围。主人公读完诏书后回望"蓬莱第一峰"(可能是办公地点或象征理想),暗示他对过去经历的珍视。

2. 时空交错的思念
第三四句用"千里月"和"五更钟"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对照:白天赶路时望着异乡的月亮,夜里梦里又听到皇宫的钟声。这种虚实交织的写法,生动表现了人在旅途却心系朝廷的状态。

3. 旅途的艰辛与牵挂
"星槎"(古代对船的雅称)和"云树"两个意象形成动静对比:船在遥远归途上行进,而岸边的树木却静止不动,衬托出主人公越来越浓的离愁。

4. 结尾的豁达
最后两句情绪升华:在"南浦"(送别之地)写下的诗句,将随着滔滔江水流向朝廷。这里用江汉汇流的自然景象,比喻地方官员对中央的忠诚,把个人离愁升华为对国家的归属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用"诏书-山峰-月亮-钟声-行船-树木-江水"这些具体事物,把抽象的"忠君之情"和"离别之思"变得可感可知
- 每一联都在切换视角(从接到诏书到路上见闻再到梦中回忆),像电影镜头般推进
- 最后用江河归海的壮阔画面收尾,让离别的伤感转化为积极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