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清源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悠然心境。
前两句写景:山洞幽深雾气缭绕,山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紫绿色的植被分布其间。这里用"杳氛氲"和"紫翠分"两个生动的画面,营造出神秘而美丽的山景。
中间四句写独游之乐:诗人兴致来了就随心所欲地游玩,独自登山不需要同伴。他欣赏着山间飞瀑激射的壮观,眺望天际孤独高远的云朵。这里"兴来秖自得"体现了随心所欲的快乐,"激射风前瀑"和"孤高天际云"两个动态画面形成强烈对比,既写景又暗含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内心悠然自得,但这种感受很难与同游的朋友们分享。这里的"心赏悠然会"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明真正的山水之乐是内心体验,难以用语言表达。
全诗通过独游山水的经历,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以及这种体验的私密性。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壮丽的山景,同时传达出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的隐逸情怀。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