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叶井叔三首 其三
樊口去荆江,云涛渺千里。
估客日上下,清风片帆耳。
五溪有传烽,饮马洞庭水。
铃旂云梦多,悲笳渚宫起。
南岳无回雁,江介多封豕。
如闻樊上居,风土异南纪。
鸡犬白云中,桑柘寒烟里。
理乱不复闻,渔钓信为美。
扁舟倘知津,逍遥问园绮。
估客日上下,清风片帆耳。
五溪有传烽,饮马洞庭水。
铃旂云梦多,悲笳渚宫起。
南岳无回雁,江介多封豕。
如闻樊上居,风土异南纪。
鸡犬白云中,桑柘寒烟里。
理乱不复闻,渔钓信为美。
扁舟倘知津,逍遥问园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中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图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前八句用壮阔的江景暗示动荡时局:樊口到荆江的千里云涛中,商船日夜往来,看似平常的清风白帆下,暗藏着五溪战火、洞庭饮马的紧张局势。军旗在云梦泽飘扬,悲凉的号角在渚宫响起,南岳衡山连大雁都不敢停留,长江流域遍布着凶险的"封豕"(野猪,比喻战乱)。
后八句突然转入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听说您在樊口居住的地方,风光与南方截然不同。鸡犬之声回荡在白云里,桑树柘树掩映在薄雾中。这里听不到战乱的消息,钓鱼为生真是惬意。最后诗人表达向往:如果我的小船能找到那个渡口,定要去拜访您这位像古代隐士"园绮"一样的高人。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艺术:前半段战云密布的画面与后半段宁静祥和的隐居图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乱世中桃花源的可贵。诗人用"鸡犬白云中"等清新意象,把抽象的隐居理想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