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高邮
奉使虚随八月槎(杜甫),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
十年人事空流水(邓文原),半世江湖负菊花(周权)。
日落远波惊宿雁(许浑),月临荒戍起啼鸦(高蟾)。
人生岂得长无谓(李义山),恋阙那堪又忆家(韩退之)。
十年人事空流水(邓文原),半世江湖负菊花(周权)。
日落远波惊宿雁(许浑),月临荒戍起啼鸦(高蟾)。
人生岂得长无谓(李义山),恋阙那堪又忆家(韩退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一幅拼贴画,把八位诗人的名句巧妙串联,道出了古代文人漂泊人生的复杂心境。
开篇用杜甫的"八月槎"典故,表面说奉命出使像乘仙木筏般风光,实际暗含"虚随"的失落——官场差事不过是场空忙。欧阳修的诗句接着宽慰:野花虽开得晚,但不必叹息,这是对仕途不顺的自我开解。
中间四句勾勒出江湖漂泊的真实图景:十年光阴如流水般虚度(邓文原),半辈子漂泊辜负了故乡的菊花(周权)。黄昏时惊飞的宿雁(许浑),月下荒城乌鸦的哀鸣(高蟾),这些意象都在诉说羁旅的孤寂苍凉。
结尾用李商隐和韩愈的对仗句,点明全诗核心矛盾:人生不能永远浑浑噩噩,但身在官场思念家乡,回到家乡又惦记朝廷,这种"既想...又想..."的拉扯,正是古代文人永恒的困境。全诗通过不同诗人的诗句,完整呈现了一个古代官员的内心独白:对仕途的失望、对时光的焦虑、对家乡的思念,最终凝结成进退两难的人生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