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肺

肺病从何生,茫然使我疑。
安得上池水,饮以洞见之。
其初动则喘,百步足莫移。
有如登山然,气息促嘻嘻。
胸鬲痛若刺,坐定须少时。
寒风屡击搏,咳哕理所宜。
声出难自制,痰生与声驰。
长夜兀兀坐,披衣踞如箕。
倚床呕出心,擭擭连涕洟。
服药罔奏功,古方岂予欺。
中心窃自忖,吾当询上医。
医云肺受病,火邪郁于斯。
乾枯口欲饮,洪大肺不迟。
其證见于外,不待言而知。
大肠为肺表,又为脾土司。
其法当治本,此病其已而。
我闻上医言,直以病源推。
孰知年老人,自与病为期。
血气巳先耗,精力从而衰。
百病乃横出,岂但肺与脾。
譬之庭前木,初发甚荣滋。
及其历岁久,自尔枯而萎。
根非不附土,壅溉亦徒为。
人病实坐老,药力将安施。
惟当蚤休退,旦暮恒熙熙。
内以养寸心,外以息四支。
庶几全天年,瞑目与世辞。
坐客勿多讶,吾言是医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视角,生动描绘了一位老人饱受肺病折磨的痛苦经历,并由此引发对衰老与疾病的深刻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病痛实录(前16句)
用极其真实的细节描写肺病症状:走路百步就喘如登山、胸口刺痛如针扎、寒风一吹就咳到涕泪横流、整夜蜷缩如簸箕坐着咳痰。特别是"倚床呕出心"这个夸张比喻,把咳到撕心裂肺的感觉写得触目惊心。

2. 求医问诊(中间12句)
老医生诊断是肺火郁结,建议从调理脾胃这个病根入手。这里用"大肠为肺表"的中医理论,解释肺病与消化系统的关联性,体现传统医学的整体观。

3. 生命感悟(最后16句)
最精彩的是老人突然看透本质:就像庭院老树再怎么浇水也会枯萎,真正的病根是衰老本身。提出"人病实坐老"的洞见——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根本解决方法是放下操劳,通过"养心+静养"来安度晚年。最后幽默地说"别惊讶,这话可是医生说的",在沉重中透出豁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咳到呕心""箕坐"等生活化比喻,让读者真切感受病痛
- 从具体病症上升到对生老病死的哲学思考
- 打破"药到病除"的常规期待,提出顺应自然的老龄观
- 语言平实却充满智慧,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床边娓娓道来

全诗像一份古代医患对话记录,既有真实病案价值,又超越医学范畴,成为关于生命规律的寓言。最后提出的"养心静养"方案,在今天看来仍是应对老年疾病的智慧之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