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黔西柬州守张同年曾垿一首

忆昨相逢渭水边,忠宣门下说齐年。
同官万里君尤远,曾宰三峰吏是仙。
到处溪山疑绿野(予曾两诣桐城并至相国园林),别来京国望红笺(时郎君计偕北上)。
衙斋借榻心殊慰,为我先开卜夜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老朋友张曾垿的一封信,用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作者回忆起两人曾在渭水边相遇,那时他们都在忠宣门下共事,年纪相仿,关系很好。后来两人都去了远方做官,但张曾垿去的地方更远,还曾管理过三峰县,像仙人一样逍遥自在。

作者提到自己曾两次去桐城,还到过张曾垿家的园林,那里的溪山景色让他想起绿野(可能指张家的庄园)。分别后,作者在京城一直盼望着张曾垿的来信(“红笺”代指书信)。

最后,作者说这次能在张曾垿的衙署借住,心里很安慰,而张曾垿还特意为他准备了晚宴,热情款待,让他倍感温暖。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也有对重逢的欣喜,展现了古人之间深厚的交情和温暖的待客之道。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