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苍玉洞"的奇特山洞景观,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
开头两句说这座山以陡峭的岩石为身躯,整个山势是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诗人用"巀嶭"这个生僻词形容山势险峻,但马上用"气象匀"来平衡,说这种险峻反而显得和谐自然。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洞景色:幽深的山湾像打开了仙境之门,四周高耸的岩石像卫士般阻挡着尘世风沙。溪水的反光让山谷亮如白昼,参天古树的浓荫让人忘记了季节变换。这里诗人用了两个巧妙对比:"疑无夜"的错觉和"不计春"的永恒感。
最后两句点题:是谁把青翠山崖打磨得像玉石一样光滑?原来是前人留下的诗句记录着隐士的足迹。这里把石壁比作"玉",既呼应题目"苍玉洞",又暗示这里被诗篇赋予了人文价值。
全诗通过光影、色彩、质感的对比,把一个普通山洞写得既壮丽又神秘,最后落脚到人文传承,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最妙的是"磨似玉"这个比喻,既写实又写意,把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完美融合。
范智闻
范智闻(今属山西)人。生平不详,南渡前后曾至长安、长汀,留有诗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