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伯刘怀翁移守皖江

何幸调羹社稷臣,南来剖竹福斯民。
庭留冬日暄无告,面冷秋霜杜有因。
多士环桥邀雨化,老农鼓腹乐风淳。
文章太守挥毫处,衮起昌黎百代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调任时的场景,充满温情与敬意。

前两句写这位刘太守是国家的栋梁之臣(调羹社稷臣),如今南下任职(南来剖竹)是为造福百姓。用"调羹"比喻治理国家,"剖竹"指官员赴任,既形象又显庄重。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场景展现他的政绩:衙门里像冬日般温暖,对待弱势群体很仁慈(庭留冬日暄无告);他严肃时如秋霜般冷峻,是为了杜绝不良风气(面冷秋霜杜有因)。学子们围绕着他求学(多士环桥邀雨化),农民们吃得饱穿得暖(老农鼓腹乐风淳),展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最后两句将他比作唐代大文豪韩愈(昌黎),说他挥毫写下的文章能像韩愈那样流芳百世。这是对太守文采和政绩的最高赞美。

全诗用百姓安居乐业、学子勤勉向学的生动画面,配合冬阳秋霜的比喻,塑造了一位刚柔并济、文武双全的理想官员形象。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百姓对好官的拥戴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