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九首 其三
云山偶尔遭攧,臂痛不可胜言。府教挥金办供,殷勤咨请谈禅。
禅禅,不在拈槌竖拂,亦非作用周旋。不在扬眉瞬目,亦非文字语言。
祇据现成公案,自然七方八圆。在云门得之,则曰一句三句。
在法眼得之,则曰惟心法门。在沩仰得之,则曰父慈子孝。
在临济得之,则曰三要三玄。在曹洞得之,则有偏正回互。
在天下老和尚得之,则有问答机缘。在云山得之,则全提正令于人天之上。
在府教学士得之,则致吾君于尧舜之前。在现前大众得之,则随宜应用。
在太孺人黄氏得之,则生于忉利诸天。禅禅,绵绵密密,密密绵绵。
渡水胡僧无膝裤,东村王老屋头穿。拈来一一中的,不妨似箭离弦。
脱或踌躇拟议,迢迢十万八千。
现代解析
这首《偈颂九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佛教诗歌,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向普通人解释深奥的禅宗思想。
诗歌开头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云山和尚摔伤了胳膊,疼得厉害,当地官员花钱请他讲禅。但禅宗的真谛其实很简单——它不在敲木鱼、打手势这些表面功夫里,也不在皱眉瞪眼或咬文嚼字中。就像做菜不用刻意追求花样,用现成的食材就能做出各种美味。
接着用各大禅宗流派作对比:不同门派领悟的禅就像不同口味的菜——云门派觉得是三句话的事,法眼派说是心法,沩仰派比作父子亲情,临济派总结为"三要三玄",曹洞派说是阴阳调和。但无论哪种理解,本质都是相通的。
后半段更接地气:普通人理解禅就像日常做饭(随宜应用),老妇人领悟禅就能上天堂。最后用两个搞笑画面收尾:没穿裤子的胡僧和屋顶破洞的王老汉,说明禅机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直接,如果犹豫不决,反而离真理越来越远。
全诗妙在把玄妙的禅理生活化:用胳膊疼、做饭、破房子等日常事物,打破人们对佛教的刻板印象。语言幽默活泼,像在讲脱口秀,最后还抖出两个滑稽的包袱,让人在会心一笑中体会"禅就在日常生活里"的道理。
释玿
释玿,号石庵。历住白云寺、鼓山寺。为南岳下十七世,蒙庵思岳禅师法嗣。有《石庵玿和尚语》,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事见本《语录》。今录诗四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