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素上人)云游时的清幽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的禅意。
前两句写僧人行踪飘忽:深山幽静到连人影都看不见,只听见他拄的锡杖声,转眼又像云一样消失。用"云飞"比喻僧人的自在无拘,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展现僧人的修行生活:他能用外语(梵语)与人交流,霜露沾湿僧衣,说明他长途跋涉;神态安详使周围环境都变得宁静,沉思时连吟诗都变得轻声细语。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僧人内心的平和。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夜晚:清冷的月光空照着,不知是谁在深夜敲门。这个开放式结尾很妙,可能是访客,也可能是风声,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更衬托出僧人独处的孤高境界。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通过山林、霜露、月光等自然意象,塑造出一位淡泊名利的云游僧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禅意,让人读后感到心灵的宁静。
薛嵎
(1212—?)温州永嘉人,字仲止,一字宾日。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官长溪簿。诗宗永嘉一派。有《云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