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濂上人

锡杖半随青席,独宿万顷寒云。
云气夜来飞去,藤花又复纷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濂上人)在山中独居的清幽生活,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锡杖半随青席,独宿万顷寒云":僧人把禅杖随意靠在青席旁,独自睡在茫茫云海之中。"半随"二字显得很随意,表现出僧人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万顷寒云"既写出了山的高峻,也暗示僧人内心的清净。

后两句"云气夜来飞去,藤花又复纷纷":夜晚的云雾飘散后,藤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这里用云雾的流动和藤花的飘落,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变幻,也暗喻世事无常的禅理。

整首诗用简单的意象勾勒出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随意放置的禅杖、浩瀚的云海、流动的雾气、飘落的藤花,共同构成了一幅空灵淡远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既赞美了僧人清修的生活,也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