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述怀
新秋宜爽气,一雨浃连霄。
蒙雾垂天黑,阴风蔽日飘。
书蒸生蠹湿,檐溜使魂销。
萧瑟嫌衣薄,空濛觉日摇。
出门愁马滑,策杖带泥浇。
翻似倾盆下,强如倒峡遥。
游鱼沉水际,征雁避山椒。
萤火明为暗,蛙声静里嚣。
直愁禾忝没,那得雨赐调。
潦过农夫泣,时穷物力凋。
公家催国赋,田野坐氛妖。
海涨蛟螭出,岩深虎豹骄。
何因扶日上,庶使太阳昭(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三一)。
蒙雾垂天黑,阴风蔽日飘。
书蒸生蠹湿,檐溜使魂销。
萧瑟嫌衣薄,空濛觉日摇。
出门愁马滑,策杖带泥浇。
翻似倾盆下,强如倒峡遥。
游鱼沉水际,征雁避山椒。
萤火明为暗,蛙声静里嚣。
直愁禾忝没,那得雨赐调。
潦过农夫泣,时穷物力凋。
公家催国赋,田野坐氛妖。
海涨蛟螭出,岩深虎豹骄。
何因扶日上,庶使太阳昭(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三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秋雨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雨灾的立体画卷
诗人用"蒙雾垂天""阴风蔽日"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持续暴雨中。屋檐滴水声让人心神不宁("使魂销"),衣服潮湿单薄难御寒,出门时泥泞难行。最妙的是用"游鱼沉水""征雁避山"的动物反常行为,侧面烘托雨势之猛。
二、民生疾苦的呐喊
诗中真实记录了自然灾害下的社会困境:庄稼被淹、赋税催逼、物价飞涨。特别揪心的是"农夫泣"这个细节,与官府催税形成尖锐对比。"蛟螭出""虎豹骄"的比喻,既写自然险恶,也暗指官吏如猛兽盘剥百姓。
三、渴望光明的结尾
在铺陈苦难后,诗人突然笔锋一转,发出"何因扶日上"的呼喊。这个太阳既是自然晴天的期盼,更是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使全诗在绝望中透出一丝希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所见(湿衣服、泥泞路)引发共鸣,将个人感受与民生疾苦自然融合,最后升华为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就像用手机拍下灾情视频,既有真实画面,又饱含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