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坛峰

苍松老桧拥华坛,鹤唳猿啼白昼閒。
烟篆香残凌汉表,风飘仙乐响山间。
高烧华岳金莲炬,齐到黄冈玉笋班。
独步苍苔寻故址,恍然咫尺觐天颜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秘的道教祭坛(醮坛峰)的景色和氛围,充满仙气与怀古之情。

前两句用老松树、鹤鸣猿啼营造出幽静古老的环境,白天却安静得像无人之境,突出祭坛的庄严神秘。三四句写焚香的轻烟像篆字一样飘向高空,山风中仿佛传来仙乐,用视觉和听觉的想象让人感受到道教圣地的灵气。

五六句突然转为宏大的场景:像华山金莲灯一样辉煌的灯火,又像朝廷官员上朝时整齐的玉制笏板,暗喻这里既是神圣的祭坛,又像通往天界的阶梯。最后两句写诗人独自踏着青苔寻找古迹,恍惚间仿佛近到能看见天帝的容颜,把现实探索与精神升华融为一体。

全诗通过由静到动、由实到虚的层层递进,把一座山峰写成连接人间与仙境的通道,在寻访古迹的过程中寄托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诗中"鹤""仙乐""天颜"等意象的运用,典型体现了道教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