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朔日丁祭先师,同人各具清香素烛恭诣文庙行礼,见蛛丝满牖,蔓草盈庭,旧日宫墙几成墟泽,怅触予怀,怆然有作

数仞宫墙蔓草中,忍看铜狄泣秋风。
崇阶想象衣冠集,古殿荒凉俎豆空。
不尽余香烟袅碧,无多残腊影摇红。
那堪回忆承平事,分胙欢携此日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八月初一参加祭孔大典时,看到文庙破败景象后的感伤之情。

前四句写实景:曾经庄严的文庙如今长满野草,铜像在秋风中显得凄凉。作者想象着昔日这里衣冠楚楚的盛况,如今却只剩荒凉空荡的祭台。通过"蔓草"、"铜狄泣风"、"荒凉"等意象,形成今昔强烈对比。

五六句写祭奠场景:残存的香火青烟袅袅,将尽的蜡烛红光摇曳。用"不尽"和"无多"这对矛盾词语,既表现祭祀的虔诚,又暗示仪式的冷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最让人难受的是回忆起太平盛世时,大家分祭肉的热闹场景,与今日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分胙欢携"这个细节描写,让往日的欢乐更加具体可感。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衰落的痛心,以及对盛世不再的惆怅。没有用深奥典故,而是选取"野草"、"香烛"、"祭肉"等日常事物,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失落与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