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咏西湖

谁凿西湖十里中,扁舟载酒飏轻风。
草木蕃滋百事足,寒暄淡薄四时同。
东邻适与吾庐便,西岸遥将岳麓通。
闲游草草无人识,竹杖藤鞋一老翁⑴。

现代解析

这首《梦中咏西湖》用轻松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化的西湖生活图景,充满闲适自得的趣味。

前两句像电影开场镜头:诗人乘着小船,带着美酒,在十里西湖上随风飘荡。一个"飏"字让读者仿佛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惬意,瞬间把人拉入画面中。

中间四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西湖特色:这里草木茂盛、物产丰富,四季气候温和宜人。最妙的是地理位置——东边紧挨着自家小屋,西边竟能远通岳麓山(这里可能是夸张手法)。这种描写把西湖塑造成了既亲切又神奇的世外桃源。

结尾两句突然出现反转:诗人自称是个穿着藤鞋、拄竹杖的普通老头,漫不经心地游玩,根本没人认识他。这种自嘲式的描写反而透露出隐士的骄傲——他享受这种不被世俗打扰的自由。

全诗妙在虚实结合:既有"凿西湖""通岳麓"的奇幻想象,又有"载酒""藤鞋"的生活细节。诗人通过这场"梦境",其实是在表达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有美景可赏,有美酒可饮,不必在意他人眼光,做个自在的普通人就是最大的幸福。这种思想在今天忙碌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